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久久_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_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_亚洲色图中文字幕日本按摩

疾病預防

您當前的位置: 主頁 > 健康知識 > 疾病預防

中醫(yī)四大法寶助您健康瘦身

2025-04-01 17:54 發(fā)布人:小編 瀏覽:

3月9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講到,實施“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防治。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更科學、健康、且適合國人體質的減肥方式——中醫(yī)減肥。

中醫(yī)減肥以其獨特的整體調理理念,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中醫(yī)講究的是整體調理,這是因為人體的胖瘦與臟腑功能、氣血運行、經絡通暢等諸多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在減肥過程中只注重減重,而不改善體質,那很可能會導致體重反彈。而且身體失衡還容易引發(fā)各種疾病,比如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中醫(yī)減肥就很好地遵循了這個理念,在減肥的同時著重改善體質,讓你健康地瘦下來,并且保持下去。


part.1

認識肥胖的危害

1、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肥胖者的心臟負擔加重,易引發(fā)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問題;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積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卒中的風險;

2、肥胖還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胰島素抵抗在肥胖者中更為常見,使得血糖控制難度加大;

3、肥胖對呼吸系統(tǒng)也有不良影響,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和身體健康;

4、肥胖還增加了患某些癌癥的風險,如乳腺癌、結腸癌等;

5、肥胖還可能導致自尊心受損、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生活質量

part.2

判斷您是否肥胖

體質指數(shù)(BMI)測量法:

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BMI≥28 千克/米2即為肥胖。

腰圍測量法:

男性腰圍≥90 厘米,女性腰圍≥85 厘米,可視為腹型肥胖。

體脂率:

體脂率也是判斷肥胖的一個重要標準,男性體脂率超過 25%,女性體脂率超過 30%,可認為是肥胖。

結合 BMI、腰圍和體脂率等指標,可以更全面、準確地判斷是否肥胖。


醫(yī)

法寶一:中藥調理

中醫(y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jù)不同的體質和癥狀選用不同的方劑。

對于痰濕內盛型肥胖,常見癥狀,肥胖、身體困重,乏力,胸悶痰多,常用導痰湯加減,以化痰祛濕、理氣消食;

對于脾胃虛弱型肥胖,常見癥狀肥胖、身體沉重、食欲不佳,大便溏,可用參苓白術散加減,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對于肝郁氣滯型肥胖,常見癥狀肥胖、胸脅苦滿,煩躁易怒,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建議到中醫(yī)醫(yī)院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醫(yī)生辯證后,開具適合自己的減脂湯藥。

法寶二:中醫(yī)特色療法

針灸治療:針灸減肥基于中醫(y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理論,通過刺激經絡腧穴,調節(jié)全身經絡,從而達到健脾祛濕、扶正祛邪的目的,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減緩胃腸吸收機能,抑制過旺食欲,代謝加快、吸收減少。針刺天樞穴,大橫、帶脈、中脘、脾俞、足三里,豐隆穴等穴。

穴位埋線:這是在針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療法。它是將可吸收的線埋入穴位中,起到持續(xù)刺激穴位的作用。

(1)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持續(xù)、緩慢、柔和的刺激,代替針灸針在穴位內產生針刺效應,線體對穴位的刺激可以抑制患者亢進的食欲和胃腸消化吸收能力,減少能量的攝入。

(2)通過持續(xù)穴位刺激,刺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促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3)調節(jié)胰島素的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進一步減少脂肪的生成。

(4)穴位埋線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淋巴液的回流,改善身體的水腫現(xiàn)象,使身體線條更加緊致優(yōu)美。        

中醫(yī)推拿:

(1)調節(jié)經絡氣血:推拿按摩是通過在人體體表循著經絡的走向,進行點按、推拿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疏通經絡,使人體的氣血通暢,經絡通暢則臟腑功能得以正常發(fā)揮,從而調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2)抑制食欲:從中醫(yī)角度來說,食欲過于旺盛的人,多有脾胃不運、多濕、多痰及氣虛等體質特點。推拿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如承滿穴、不容穴等,可以調節(jié)脾胃功能,改善這些體質特點,從而抑制食欲,消除異常饑餓感和疲勞感,使食量明顯減少。

(3)調理臟腑功能:中醫(yī)認為肥胖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推拿按摩可以調節(jié)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減少熱量的攝入。同時,還能調節(jié)其他臟腑的功能,如肝、腎等,使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協(xié)調,促進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艾灸治療:

(1)溫通經絡:艾灸通過溫熱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夠溫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huán),從而改善臟腑功能,為減肥創(chuàng)造良好的身體環(huán)境。

(2)調節(jié)臟腑功能:中醫(yī)認為肥胖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艾灸可以調節(jié)脾胃功能,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脂肪的堆積。同時,艾灸還能調節(jié)其他臟腑的功能,如肝、腎等,使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協(xié)調,促進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3)化痰祛濕:肥胖之人多為痰濕體質,體內有痰濕阻滯。艾灸能夠溫化痰濕,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減輕身體的負擔,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4)扶陽補氣:艾灸具有扶陽補氣的作用,能夠增強人體的陽氣,提高機體的代謝能力,使身體的能量消耗增加,有助于脂肪的燃燒和分解。

中醫(yī)拔罐:

(1)調節(jié)經絡氣血:拔罐通過在人體特定穴位上施加負壓,刺激經絡腧穴,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暢,從而調節(jié)全身的氣血平衡,為減肥創(chuàng)造良好的身體環(huán)境。

(2)扶正祛邪:中醫(yī)認為肥胖與體內邪氣停滯有關。拔罐能夠扶正祛邪,通過刺激腧穴調整經絡,既加強脾腎等臟腑的功能,扶助正氣,又通過經絡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滯于體內的邪氣,達到整體減肥和局部減肥的效果。

(3)化痰祛濕:肥胖之人多為痰濕體質,體內有痰濕阻滯。拔罐的溫熱效應和負壓作用能夠溫化痰濕,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減輕身體的負擔,從而有助于脂肪的分解和代謝。

耳穴壓籽:耳朵上有很多和身體各個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qū)。通過在耳穴如饑點(位于耳輪腳消失處向后平齊的耳甲腔邊緣處)、內分泌點(位于耳屏切跡內,耳甲腔的前下部)等貼壓王不留行籽,通過按壓刺激這些耳穴,可以調節(jié)內分泌和新陳代謝,抑制食欲,輔助減肥。

中醫(yī)刮痧:刮痧主要是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在背部的膀胱經刮痧,可以從上往下刮,這里分布著多個臟腑的背俞穴,刮痧有助于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功能,改善體內的水濕代謝和脂肪代謝,對減肥有幫助。



法寶三:中醫(yī)食療

合理搭配食材:遵循清淡、低脂、低熱量、高纖維的原則。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芹菜、菠菜、西蘭花等,增加飽腹感,減少其他食物攝入??梢远喑砸恍?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健脾利濕的食物,

山藥,它可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薏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山楂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有助于消化脂肪,改善血脂代謝。冬瓜具有清熱利水、消痰化瘀的作用,可利水消腫,減少體內水濕停滯;紅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水腫。適當飲用中藥減肥茶飲:

健脾祛濕茶:如陳皮、炒白術等泡制而成,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于痰濕型肥胖。

清熱利濕茶:如荷葉、決明子等泡制而成,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適用于濕熱型肥胖。

補氣健脾茶:如黨參、黃芪等泡制而成,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適用于氣虛型肥胖。

但要注意,食療也是要根據(jù)個人的體質來判斷適合吃什么,而且也要控制量的攝入??刂骑嬍沉亢皖l率:中醫(yī)強調飲食有節(jié),定時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少吃零食和夜宵。

法寶四:中醫(yī)古法祛濕瘦身操

中醫(yī)認為肥胖與體內濕氣過重有關,祛濕瘦身操通過特定的動作和姿勢,促進氣血運行和水液代謝,達到祛濕減肥的效果。這種瘦身操是結合中醫(yī)理論和傳統(tǒng)健身功法制定的。

它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如伸展肢體、扭轉腰腹等,來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huán)、調節(jié)臟腑功能。

八段錦:動作舒展優(yōu)美,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新陳代謝,幫助燃燒脂肪;太極拳以意導體、動靜結合,通過緩慢的動作練習,調節(jié)氣息,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減少體內的濕氣和脂肪堆積。


臨滄市中醫(yī)醫(yī)院鳳翔院區(qū)

治未病科減重門診

【開診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12:00

14:30-18:00

【門診地點】

臨滄市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三樓

【服務項目】

中藥調理、針灸、穴位埋線、艾灸、刮痧、耳穴、拔罐等多種中醫(yī)特色療法。

【咨詢電話】

0883-3064933

治未病科全體醫(yī)護人員

竭誠為您服務

1743501308301.png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用藥咨詢